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

“四法”解决法轮功人员的安全感缺失

法轮功痴迷人员由于深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"精神控制",对李洪志的心理依赖特别严重。笔者作为反邪教志愿者,在帮教实践中,从解决法轮功人员的安全感缺失问题入手,进而帮助他们戒除对李洪志和法轮功的心理依赖,收效良好。

  一、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

 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,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。作为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,安全感最早见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中,虽历经百年的争论和探讨,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。我国学者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,有安全感的社会成员才能有自信和自尊,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,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。而缺乏安全感的社会成员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、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、嫉妒、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,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、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,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。

  在帮教实践中,笔者发现,许多法轮功痴迷人员安全感缺失,在行为上表现为焦虑,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,缺乏自信,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关键时刻总是希望依靠别人,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。同时,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,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。有的人还会总觉得自己命不好,会有"灾难"临头,整天提心吊胆,对生病、死亡异常的害怕。

  二、四种方法帮助法轮功痴迷人员建立安全感

 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(E·H·Erikson)在1950年曾提出,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。法轮功痴迷人员如果能受到社会或家庭的关心,得到外界一种友善的态度,并且这种态度是经常的、一贯的和可靠的,他们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,进而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感,最终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,从而走出法轮功的"精神泥潭"。笔者在帮教实践中从以下几个途径帮助法轮功痴迷人员建立安全感,总体来说,收效较好。

  一是剖析法理,帮助走出虚假的安全感。许多痴迷人员的兴趣全在于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中找到了精神寄托,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听信了这些歪理邪说,企图达到所谓的"祛病健身"、"圆满"、消业积德的目标,沉迷在所谓的"法身保护"等邪说之中,从而在其中找到"安全感"。对这些人员,要以转移他们的兴趣为先导,帮助他们从虚假的"安全感"中解脱出来。帮教实践中,笔者一般从剖析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入手,从"圆满"、"法身保护"等的虚假性、危害性等入手,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例子,告诉他们痴迷下去带来的可怕后果,痴迷法轮功并不能带来"福报",幸福的生活要靠勤奋的双手创造,从而在他们心灵深处带来震撼,帮助走出虚假的"安全感"。

  二是增强自信,形成真正的安全感。许多法轮功痴迷人员一般都有一些创伤性生活经历,在心灵深处受到过伤害。为此,作为反邪教志愿者,必须要了解每位痴迷人员的心理症结所在,因人施策,帮助他们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劣缺失,重新建立自信心,使他们深深感到,只要自尊、自重,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家庭、对社会负责,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宿。笔者曾帮教过这样一个案例,黄某,单位改制下岗,收入锐减,婚姻破裂,认为是前世"造业"多,福报不好,遂痴迷法轮功不改。后来,笔者根据其大专学历,具有一定的谋生技能,从各方面帮助其建立自信,助其重新找到安全感。黄某彻底转化后在一私企顺利找到工作,并很快重新结婚,回归社会状况十分理想。在帮教过程中,笔者还有意识地组织法轮功痴迷人员一起进行一些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,使法轮功痴迷人员在游戏生活中感受到乐趣,在不知不觉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才华,形成一定的自信力,为形成真正的安全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三是要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关爱。要使法轮功痴迷人员彻底摆脱邪教,单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来获取安全感是不够的,需要社会、家庭的帮助和配合。笔者曾经在社区反邪教帮教中心工作过多年,一些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家庭关爱缺失、社会接茬帮教不到位所致。一些法轮功痴迷人员在社区帮教中心转化得都比较好,然而,回到家中,由于亲人的不理解,家庭关系的不和谐,安全感没有形成,最后又重蹈覆辙,出现反复。一般来说,如果家庭成员,尤其是家庭主要成员如父母、爱人能以良好的情绪状态、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接纳他们,在他们遇到困难、信心不足时,及时地给予关心、帮助和鼓励,这些人员都能得到转化和巩固。因此,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,使法轮功人员的家庭成员能克服心理障碍,积极容纳法轮功痴迷人员,使家庭在痴迷人员回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四要开展预防"反复"教育。反邪教志愿者帮教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防止痴迷人员反复。一些痴迷人员从社区帮教中心回归社会、家庭后心理反应十分复杂,其中大多数能认识到邪教的危害性,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常常感到苦闷、痛恨自己,对前途悲观失望,并且担心亲人不信任、不接纳。针对这些心理状态,反邪教志愿者就要在心理辅导中做出多方面的努力,让痴迷者逐步掌握认识反复主体、反复诱因、认识环境三个要素对解除心理依赖的作用,帮助他们了解转化的关键在于摆脱心理依赖,摆脱以往功友的勾联和不良环境,让他们学会处理回归社会后可能遇到的问题,计划怎样尽可能使自己有稳定的职业和居住环境,寻找同代人及亲人的关怀与支持,等等。在环境层面,帮助他们强化心理安全感。

  总而言之,合理的心理疏导是法轮功痴迷人员真正转化的最后一个过程,也是一个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过程。反邪教志愿帮教者只有在采取思想帮教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情况下,认识和了解痴迷人员的心理问题,帮助痴迷人员学会认识和克服心理依赖,找到真正的心理安全感,这些人员回归社会后,才能真正地、完全地脱离邪教。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